日期:2025-09-17 11:48:38 标签:
9月16日晚,电视剧《阵地》于央视一套首播两集,视频同步上线。该剧由钱林森编剧、高希希执导,冯绍峰、李晨、徐璐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,这般阵容堪称“王炸”。从已播的两集来看,它已显露出高品质年度大剧的潜质,收视率全平台领先,还以影像故事正面阐释了文化抗战的三重意义。
以往影视作品较少聚焦文化抗战主题,中学历史教科书虽有介绍但不够系统具体,非专业观众对此相对陌生。在此背景下,《阵地》的推出具有影视题材与内容上的开拓价值,以及历史和文化真实的再现价值。
文化抗战并非简单的以文化宣传抗日。在《阵地》中,其第一重意义在于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,实现全民族抗战。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,中国***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。卢沟桥事变后,为凝聚抗战思想,周恩来等在上海创办《救亡日报》,郭沫若任社长、夏衍任总编辑。报纸上既有巨匠名流的文章,也有进步青年的作品,在全民中形成广泛影响力,为武装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第二重意义是正面回击日寇侵华宣传,对抗投降主义言辞。日寇武装侵华时,还大肆宣传自己是来拯救苦难中国、带来和平繁荣的“救世主”。任素宁父亲听闻后怒摔收音机。而文化抗战就是要揭露日寇暴行,回击其无耻言论。同时,面对汪精卫的“和平投降论”,夏衍、郭沫若等通过《救亡日报》与之对抗,摆事实、讲道理,以理取胜。
第三重意义是以中华文化不亡之决绝,与日寇打持久战。日寇全面侵华,妄图用日本文化换血中华文明。剧中郭沫若等人意识到日寇灭亡中华文化的布局,而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文化不亡、中国不亡。周恩来拿出***的《论持久战》嘱托《救亡日报》刊登,表明在文化阵地上,我们也要与日寇进行持久战。
编剧钱林森、导演高希希通过《阵地》,回答了中华文化“为何与如何”不会亡的问题,这部剧实至名归是高品质年度大剧。